目錄
一、2018年全市和市級預算執行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五)其他事項。
1.政府債務情況。
2.轉移支付情況。
二、落實市人大決議情況
(一)提高收入質量,優化支出結構,不斷提升財政管理水平。
(二)建立預警機制,強化風險管控,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
(三)強化資金整合,助力脫貧攻堅,多措并舉助推鄉村振興。
(四)拓寬保障范圍,加大統籌力度,大力促進民生領域發展。
(五)著力探索試點,突出資金績效,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六)扎牢監管籠子,突出檢查重點,切實保障財政資金安全。
三、2019年全市和市級預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預算。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四、2019年重點工作
(一)繼續加強財源建設,努力做大財政收入蛋糕。
(二)繼續提升發展質量,切實增強財政保障能力。
(三)繼續加強績效管理,著力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四)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五)繼續加強債務管理,大力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六)繼續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安全。
六盤水市2018年全市和市級預算執行情況與2019年全市和市級預算草案的報告
(2019年1月15日市八屆人大四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六盤水市2018年全市和市級預算執行情況與2019年全市和市級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市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寶貴意見。
一、2018年全市和市級預算執行情況
過去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省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和省重要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三大攻堅戰”,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債務風險底線,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總體平穩增長,質量不斷提升,民生持續改善的良好局面,財政運行及預算執行情況良好,較好地完成了市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批準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一般公共預算。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1.73億元,為預算的96.44%,為調整預算的100.09%,同比增長(以下簡稱增長)2.24%。非稅收入占比為23.54%,較上年下降1.24個百分點。省下達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補助171.1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收入110.28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6億元、調入資金6.42億元,上年結轉收入3.15億元,收入共計438.68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8.47億元,增長8.96%;上解省級支出6.08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61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支出111.64億元,支出共計437.8億元。收支相抵,結余結轉0.88億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72億元,為預算的113.74%,為調整預算的100.84%,增長20.56%。省下達轉移支付補助23.64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收入50.3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25億元、調入資金5.61億元、縣級上解收入0.45億元,上年結轉收入1.25億元,收入共計114.22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7.27億元,增長5.25%;上解省級支出1.15億元、市對下級補助支出14.07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支出50.83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0.1億元,支出共計113.42億元。收支相抵,結余結轉0.8億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49.38億元,下降2.98%;省下達轉移支付補助2.8億元、上年結轉收入3.4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收入3.3億元,收入共計58.88億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47.84億元,下降2.97%;調出資金4.92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出3.3億元,支出共計56.06億元。收支相抵,結余結轉2.82億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市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1.31億元,為預算的89.98%,為調整預算的118.18%,增長8.85%,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增加,省下達轉移支付補助0.94億元,上年結轉收入2.14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收入0.18億元,收入共計14.57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支出8.66億元,調出資金4.64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出0.18億元,支出共計13.48億元。收支相抵,結余結轉1.09億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市及市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0.36億元,為預算的149.37%,為調整預算的99.5%;省下達轉移支付補助3.58億元,收入共計3.94億元。國有資本經營支出3.93億元,結余0.01億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收支平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收入88.4億元,為預算的123%。全市社會保險基金支出77.8億元,為預算的113%。收支執行數較大主要是水礦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4戶企業醫療保險下劃市級管理。當年結余10.6億元,滾存結余70.8億元。其中:市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62.1億元,支出50.8億元,當年結余11.3億元,滾存結余62.8億元。
(五)其他事項。
1.政府債務情況。2018年,省下達全市政府債務限額577.2億元,其中市級政府債務限額207.98億元,全市及市級政府債務余額均控制在省下達限額內。全市獲得省轉貸政府債券資金113.58億元(其中市級50.3億元),主要用于置換政府存量債務。
2.轉移支付情況。2018年,全市獲得上級補助收入177.48億元,增長12.66%。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71.52億元,增長2%;專項轉移支付資金91.25億元,增長17.3%;返還性收入8.33億元,與上年持平;政府性基金轉移支付補助2.8億元,增長117.05%;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轉移支付補助3.58億元。市級獲得上級補助收入28.15億元,增長24.17%,主要是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轉移支付收入增加3.58億元。
二、落實市人大決議情況
2018年,全市各級財稅部門認真落實市人大決議要求,嚴格執行《預算法》各項規定,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和改進預算管理,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收入質量,優化支出結構,不斷提升財政管理水平。一是稅收收入占比增加。2018年,全市財政收入結構不斷優化,財政收入質量穩步提升,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由2017年的75.22%提升到2018年的76.46%,提高1.24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以上。二是民生支出得到較好保障。財政資金投入繼續向社會事業、重點民生領域傾斜,全市民生類重點支出由2017年225.76億元增加到2018年231.98億元,增加6.22億元,各項民生事業發展得到較好保障。三是預算嚴肅性和約束力進一步增強。制定《關于進一步規范經費審批的規定》,規范經費追加審核審批,嚴控經費追加和一般性支出。
(二)建立預警機制,強化風險管控,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一是出臺《六盤水市運用PPP模式化解政府債務工作方案》《六盤水市市級政府性債務管控化解工作指導意見》《六盤水市關于降低政府綜合債務率的指導意見》等系列文件,進一步完善政府性債務管理“借、用、還”工作機制,強化制度管控。二是嚴格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將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付息納入預算管理,合理控制政府投資項目建設,嚴控隱性債務增量。充分運用社保資金存放杠桿作用,推進49.2億元政府性債務展期或調整還款計劃,減輕償債壓力。全市累計置換存量政府債務567.2億元,置換率99.96%,其中:市級167.34億元,置換率100%。三是制定《六盤水市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工作方案》,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嚴格落實政府性債務管理“七嚴禁”要求,適時調度債務償還情況,做好動態臺賬管理。四是開展再融資債券償還到期政府債券本金32.64億元,拉長存量政府債務期限,降低債務成本。推進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及“政銀擔”合作,目前,“政銀擔”業務承保項目46個,在保余額1.81億元。五是推進PPP國家示范項目實施,全市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管理庫項目48個,總投資686億元。六盤水地下綜合管廊等4個PPP示范項目獲得中央獎補資金0.26億元。
(三)強化資金整合,助力脫貧攻堅,多措并舉助推鄉村振興。一是緊盯國家重大政策走向、重大項目取向、重大資金投向,搶抓機遇,主動對接,全力爭取支持。2018年,全市獲得上級轉移支付資金177.48億元,增長12.66%;爭取省置換債券和再融資債券資金113.58億元。二是制定《六盤水市2018年脫貧攻堅資金籌集方案》,通過預算安排、爭取上級支持等方式籌集資金,重點支持教育基礎設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建設。三是大力推進涉農資金整合,有效解決資金分散、效益不高等問題,全市整合涉農資金26.2億元。四是全市投入特色農業保險保費補貼0.25億元,在落實政策性保險的基礎上,加大“一縣一業”及基金扶持項目保險覆蓋范圍,有效化解農業產業經營發展風險,為產業脫貧保駕護航。五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振興。全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寨項目完成投資5.57億元,超全年計劃2.19億元。
(四)拓寬保障范圍,加大統籌力度,大力促進民生領域發展。一是大力支持教育精準扶貧、農村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全市繼續壓縮6%行政公用經費0.23億元用于教育精準扶貧。全市教育支出73.65億元,增長10.1%。二是注重民生保障兜底、惠民政策落實,將2018年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7632元/年和3936元/年,分別增長6%和9%,惠及低保對象18.21萬人;繼續將“兩無”貧困人口和暫時不能脫貧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全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75億元,增長9.13%。三是深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計劃,重點支持深度貧困村和易地扶貧搬遷點村衛生室規范化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全市醫療衛生支出34.72億元,增長6.6%。四是支持舉辦旅游發展大會、消夏文化節、夏(冬)季旅游宣傳等活動,提升“中國?涼都”和“南國冰雪城?貴州六盤水”知名度。全市旅游支出0.93億元,增長19.23%。五是重點支持多彩貴州“廣電云”戶戶用項目建設,開展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提升農村居民文化素養,助力脫貧攻堅。全市文化支出4.02億元。六是加大水城河、三岔河等重點水體污染治理力度,支持實施藍天保衛行動。全市節能環保支出17.18億元。
(五)著力探索試點,突出資金績效,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一是制訂《六盤水市市級預算績效目標管理規程(試行)》、《六盤水市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規程(試行)》等系列配套制度,初步建立預算績效管理共性指標框架和個性指標體系。印發《市財政局關于編報2019年預算績效目標的通知》,全面啟動預算績效改革試點,實現項目預算績效目標編制全覆蓋。二是完善差旅費、會議費、培訓費、福利費、公務接待就餐費等系列管理制度;制定政府采購操作規程、非稅收入管理辦法和扶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進一步規范財政財務管理。三是探索村級財務管理新模式,制訂《六盤水市關于推行村(居)委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分賬管理的指導意見》等系列制度,助推“三變”改革,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累改革經驗。2018年,獲得上級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補助資金0.53億元。四是實施環境保護稅改革,從2018年1月1日起,全市有關企事業單位和生產經營者不再繳納排污費,改征環境保護稅。2018年,全市征收環境保護稅0.5億元。五是嚴格執行各項減免稅收政策,為全市企業減稅17.22億元;按規定取消、停征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降費0.83億元,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六是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全面推開中期財政規劃試點,實現規劃編制全覆蓋。七是按照《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厘清和理順財政、稅務管理職責,完成階段性稅務體制改革任務。
(六)扎牢監管籠子,突出檢查重點,切實保障財政資金安全。一是完善《六盤水市財政局內部控制基本制度(試行)》等系列制度,建立財政內部監督和制約機制,扎牢制度監管的籠子。二是開展扶貧資金、財政收入質量、部門專項業務費、置換債券和新增債券資金檢查,以查促管,切實規范資金使用。三是結合財政信息化改革要求,建成財政預算指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財政資金從預算到支出全過程、全方位、全口徑監管。四是大力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除涉密單位外,市級146個預算單位、130個決算單位按規定公開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信息,采取“三網”同步公開,便于社會公眾查閱監督。五是積極開展警示、廉政教育等工作,提升財經紀律意識,增強干部“防腐拒變”能力。
2018年,我們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努力增收節支,優化支出結構,探索開展績效管理,著力補齊短板、做強長板,加強風險防控,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財政在促進經濟增長、增進投資、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當前財政工作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財政收入增長放緩、質量不高,政府債務問題整改難度大,脫貧攻堅投入不足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并采取積極有效措施不斷加以解決。
三、2019年全市和市級預算草案
2019年,全市經濟發展將呈現民生改善、質量提升、總體平穩態勢,但影響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因素依然較多,剛性支出需求不斷增加,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大、形勢嚴峻。我們將嚴格按照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貫徹加力提效的財政政策,充分考慮“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和“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等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按照“實事求是”原則安排收入預算;按照“勤儉節約、突出績效”理念安排支出預算,進一步樹立“過苦日子”的思想,扎實做好2019年財政及預算工作。
(一)一般公共預算。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期增長1%,預期目標143億元。其中:市級預期增長2%,預期目標32.35億元。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35億元,省下達一般公共預算轉移支付補助24.1億元,省轉貸一般債券收入6.52億元,上年結轉收入0.8億元,調入資金8.34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0.1億元,下級上解收入1.33億元,收入共計73.54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87億元(其中上級提前下達專項轉移支付安排支出14.68億元),上解上級支出0.96億元,補助下級支出5.19億元,一般債務還本支出6.52億元,支出共計73.54億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
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預期收入51.66億元,增長4.62%,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增加。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51.66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3.62億元,增長20.43%,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增加,省下達轉移支付補助0.1億元,上年結轉收入1.09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收入0.28億元,收入共計15.09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9.42億元,增長8.83%,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支出增加。政府性基金補助支出0.1億元,調出資金5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還本支出0.28億元,支出共計14.8億元。預計結轉0.29億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全市及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預期收支均為1.84億元(本級收支0.5億元,上級補助收支1.34億元),收支平衡。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預期收入92億元,增長27.9%;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83.1億元,增長20.8%。收支增幅較大主要是水礦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4戶企業醫療保險下劃市級管理。當年結余8.9億元,滾存結余79.7億元。其中:市級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62億元,支出54.3億元,當年結余7.7億元,滾存結余70.6億元。
需要報告的是,在預算草案提請會議審議前,為確保各單位正常運轉,我們已按照《預算法》規定,預安排了部分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提前下達了各縣市區固定部分轉移性支出。另外,根據《貴州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規定,《鐘山經濟開發區2018年預算執行情況與2019年預算草案的報告》和本報告一并提請本次會議審查。
四、2019年重點工作
(一)繼續加強財源建設,努力做大財政收入蛋糕。進一步加大特色農業產業投入力度,加快“一縣一業”及基金扶持項目實施,充分發揮基金項目對產業脫貧的關鍵作用,有效解決貧困戶致富難題。支持實施煤炭工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三年攻堅行動,著力提升煤炭產能,做強支柱產業。加大民營企業扶持力度,財政資金投入繼續向民營企業傾斜,引導企業做大做強。重點支持紡織、農產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裝備、現代物流、物聯網等七大產業板塊發展,打造上下游聯動的全產業鏈條,助推產業升級,培植新興財源,努力做大財政收入“蛋糕”。
(二)繼續提升發展質量,切實增強財政保障能力。緊緊圍繞市委決策部署,著力“生財、聚財、用財、管財”,堅決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稅收收入和可用財力“兩個比重”,把涵養稅源作為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創新財政資金投入方式,重點保障脫貧攻堅、教育醫療衛生等民生投入。堅持促發展與惠民生相結合,兜好民生底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三)繼續加強績效管理,著力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嚴格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樹立績效理念和“用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責任意識,提升預算績效管理質量,加大部門預算項目評審、目標編制、執行監控、績效自評力度,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完善預算績效信息系統、指標體系,力爭3年內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
(四)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探索開展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公用經費標準定額改革,逐步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堅持以深化部門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為抓手,加快構建現代財政管理制度。大力推進綜合預算管理,加大“三本預算”統籌力度。貫徹落實個人所得稅改革政策,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按照機構改革進程,做好經費保障工作。
(五)繼續加強債務管理,大力提升風險防控能力。構建管理規范、風險可控的政府債務管理工作機制,強化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和預算管理,建立全市隱性債務風險應急資金池,妥善應對政府性債務風險。按照5-10年內化解隱性債務的要求,進一步細化完善隱性債務化解工作方案,采取預算安排、盤活資源資產、PPP模式轉化、平臺公司轉型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償還債務,防范債務風險。
(六)繼續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財政資金使用安全。嚴格執行市人代會批準的預算,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從嚴控制追加預算。按照“誰使用、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督、誰履行第一責任人”和市、縣、鄉“分級負責”的原則,進一步明確財政資金安全監管責任。繼續做好扶貧專項資金、財政存量資金及往來款檢查工作,推進預決算及“三公”經費信息公開,接受社會公眾監督。推進財政內控體系建設,規范財政工作運行,促進財稅干部依法行政、廉潔自律,保障財政資金安全。強化大數據管理思維,做好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及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建設,實現財政業務閉環管理,做到全過程留痕、責任可追溯,實時監控預算執行。
各位代表,2019年,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的監督,虛心聽取市政協的意見和建議,主動作為、迎難而上,努力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以優異的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